活力中国调研行 有了这项技术!无需从地球“搬砖”也能“月球盖房”

来源:中国网

点击:147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3D打印 月壤

    在月球上建房,材料从哪里来?我国科研人员给出创新答案——直接用月壤当“太空建材”。


    近日,“活力中国调研”安徽主题采访走进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实验室内一台特殊的3D打印机正在安静运转,与普通打印机不同,这台设备使用的“墨水”是模拟月壤,而能量来源则是聚光太阳能。这项“月壤3D打印系统”的技术,或将彻底改变未来月球基地的建造方式。


    “我们这台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使用月壤作为原材料,不需要从地球携带任何辅助材料。”项目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杨洪伦介绍道,“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


    “月壤 3D 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相关情况


    从“聚光方式”到“成型工艺”的抉择

    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最初面临聚光方案选择难题:是用菲涅尔透镜、薄膜透镜还是反射式聚光器?在月壤成型工艺上,又要在粉末烧结、高温熔融和粘结固化等多种技术路线中作出抉择。


    “我们做了上百次试验,最终确定‘反射聚光+光纤传能’的能源方案,配合粉末床熔覆成型工艺。”杨洪伦回忆,这种组合既保证了能量利用效率,又适应了月球昼夜温差大、尘埃多的特殊环境。


    月壤3D打印设备打印的月壤模拟砖块


    20多个专业团队联合攻关

    这个项目集结了行星科学、材料学、机械工程等20多个专业领域的科研力量。团队采用“顶层设计+分层攻关”的工作模式:先由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确定总体目标,再将任务分解给各专业团队。


    团队采取了自上而下分解任务,自下而上迭代优化的工作方式,联合国内顶尖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就像建造一栋大楼,既要有整体设计,又要确保每一块砖都达标。”杨洪伦这样比喻团队的协作模式。


    解锁月球未来基建的“无限可能”

    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杨洪伦充满信心:“它不仅可用于建造月球科研站的房屋,还能打印月面道路、设备平台等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将验证月面能源捕获和物质转化的可行性,为后续深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仰望夜空中的月球,人类建设月球基地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月壤3D打印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月球建房用什么的难题,更开创了地外资源利用的新模式。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未来或将开展实地测试。这项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技术,正在为人类探索深空提供新的“中国方案”。

    (审核编辑: 朝言)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