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及国内参会代表共计2000余人出席。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一组数字闪耀着中国高铁的荣光:营业总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七成以上,“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建成投产逾八成,主持制定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这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中国高铁以自主创新为引擎,在时代轨道上刻下的坚实印记,亦是其联通寰宇、贡献世界发展洪流的信心基石。
“中国速度”以创新为轮,在技术巅峰上持续攀登。从CR400到CR450动车组的跃升,是中国高铁不断自我超越的缩影。新一代动车组车体更轻、阻力更低、能耗更少、牵引更强,为400公里的运营时速奠定基础。它并非孤立成就,而是中国完备高铁技术体系的璀璨结晶——覆盖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全链条,适应高原、高寒、风沙等严苛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共同支撑起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络。截至2024年底,4.8万公里高铁如动脉贯通全国,惠及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动车组单日开行可达万列、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累计运送旅客突破229亿人次。这张路网仍在精心编织,向着2035年7万公里运营里程、覆盖主要城市群与经济板块的宏图稳步迈进。
“智慧高铁”以科技为翼,于时代前沿展翅翱翔。今日中国高铁,不仅追求速度极限,更以前沿科技赋能全生命周期。展会上,无人机巡检、高空作业、水下检查等智能设备引人瞩目。动车组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依托首创的多模态与大模型融合诊断算法,自动生成报告、分析数据,大幅提升运维效能。从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到智能运营,中国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智能高铁技术体系,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入。更值得自豪的是,被称为高铁“大脑神经”的列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运用北斗定位实现移动闭塞追踪控制,并研发支持时速400公里的双模通信系统。未来,中国高铁将以更彻底的智能感知、互联互通与科学决策,持续塑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新典范。
“中国标准”以合作为桥,在世界脉动中同频共振。中国高铁的卓越成就,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全球共享的发展财富。印尼雅万高铁上,“Whoosh”列车飞驰于爪哇岛的葱茏之间,将雅加达与万隆的旅行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40分钟,重塑了当地生活图景。作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海外落地的首单,雅万高铁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因地制宜、成功应用的典范。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再到步入实质施工的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国高铁的“朋友圈”不断拓展,已与40余国和地区开展合作,足迹遍布四大洲。中国主持制定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智慧深度融入了全球高铁发展的规则体系。当前全球高铁进入扩张新阶段,中国将继续扎实推进境外项目,以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民“心联通”,让高铁发展成果惠及更广阔天地。
今年适逢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回望来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高铁以坚实步伐在人类交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东方篇章。面向未来,中国高铁将秉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继续向着更完善、更高速、更安全、更绿色、更舒适、更智能的方向驰骋不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澎湃而稳健的轨上力量。
(审核编辑: 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