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7日开幕的IOTE2025·第二十四届国际物联网展上,全球首台自超滑“永续”微动发电机亮相,为物联网设备的自供电难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自超滑”是一种固体接触界面在无需润滑剂或其他添加物的情况下,实现动摩擦系数近乎为零、静摩擦和磨损均为零的状态,主要应用于微机电系统、人形机器人、6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可显著降低功耗并延长设备寿命。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自超滑技术的开创者郑泉水院士领衔的团队,在该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孵化的产业化公司清力技术,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88余项,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占比达全球该领域总发文量的48%,已建成覆盖自超滑微系统中试平台与深圳超滑技术平台(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的完整研发体系,具备从材料制备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产业化能力。
在本次展会中,清力技术展示了在微能源采集、自供电系统等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其核心产品——自超滑微动发电机是基于“零摩擦磨损特性”的自超滑技术,成功研发并实现了微机械能的高效采集与转换,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等显著特点。
“自超滑技术通过实现固体接触界面的零磨损和极低摩擦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微发电机因摩擦导致的寿命短、效率低等问题。我们的第二代产品较第一代体积缩小80%,能够为温湿度传感器、蓝牙传输模块等低功耗物联网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清力技术产品研发负责人黄轩宇介绍道。据介绍,团队所研发的自超滑微动发电机产品的尺寸仅为15mm×15mm×10mm,在30Hz振动环境下可输出0.256mW功率,配套能量管理电路后可为100μF电容提供154μW充电功率。
“与传统电池供电方案相比,我们的产品可显著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电子废弃物产生,特别是在那些需要长期运行且维护困难的应用场景中,自超滑微动发电机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黄轩宇说道。
据介绍,自超滑微动发电机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在电网监测领域,该产品可为输电线路监测设备提供免维护供电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设备供电难题;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能为旋转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提供持续电力供应,大幅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为分布式传感网络提供长效供电支持。
(审核编辑: 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