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点击:109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床行业;中国制造2025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第一个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其中装备制造是智能制造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到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

    而高端机床是装备工业的基础,体现一个国家制造水平,《中国制造2025》更是明确将高档数控机床列为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近日,记者参加了“2017汉诺威欧洲机床展(EMO)”的媒体沟通会,作为全球金属加工行业首屈一指的贸易展览会,EMO展览会在规模、国际化和创新方面已成为行业翘楚,从该展会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中国智能制造过去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实力如何?

    当天,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总经理舍费尔博士表示,EMO展将于今年9月18-23日在德国汉诺威举办。截至2017年1月底,报名参加展会的企业已有1850多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净展出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本届展会约有450家展商来自亚洲,近110家来自中国。

    blob.png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总经理舍费尔博士

    他透露, 2015年中国机床消费量达到近220亿欧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所需设备的三分之一以上为进口,价值超过77亿欧元。因此,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进口国。

    其中,中国进口的机床产品主要来自日本。德国排名第二,占有份额超过四分之一。2015年,德国为中国交付了价值21亿欧元的产品,主要是加工中心。2016年前三个季度,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床总额近14亿欧元。这段时时间订单量上涨了近三分之一,主要归因于汽车行业的订单量大增。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另外,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中国每年有超过160亿欧元的机床生产输出,是最大生产国。2015年,中国制造了价值约166亿欧元的机床。以五大市场之一的德国为例,2015年中国制造商向其出口的机床以及零件和配件的总价值达到1.36亿欧元。就出口而言,政府渴望看到未来更加快速的上涨。超过100家中国参展商已经在2017汉诺威欧洲机床展(EMO)上登记参展,渴望向全球顶级的国际生产专家展示他们的机械系列产品。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中国智能制造实力如何?应如何小步快跑?

    不过,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转型调整阶段。2017年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中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6.2%。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还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反映在国内市场的消费支出疲软和进口下跌。由于全球需求减少,中国出口也出现下降。这反映在主要用户行业对机床的资本投资水平上,今年预计仅增长1%以上。在航空部门、汽车工业、医疗技术和电气工程中存在显著的超重比例活动。未来几年,资本投资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将再次达到2%至3%之间。

    关于中国参展企业的实力,汉诺威米兰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国良表示,中国产展商展览类别主要包括工具、配件、计量设备、加工中心和车床。中国机床企业目前 还处于第二梯队,落后于德国日本,与中韩台处于第二梯队。由于中国机床的精度和效率等产品水平尚未达到领先水平,因此中国目前的产品大多出口国家为印度和中东。

    正如刘国良说言,中国机床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质量居世界下游、企业众多而无真正强大企业、低端残酷竞争而高端始终空白、利润几乎没有、发展缺乏良性动力等问题。比如,机床作为精密加工手段,精度是它存在的前提之一,中国机床不仅与欧、美、日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与中国台湾、韩国机床相比,也处于明显的下风。欧洲机床动辙0.003mm以内的精度,令中国机床望详兴叹。

    甚至有些悲观的行业人士感叹道:世界机床行业的大趋势,过去大家谈论的很多了,比如智能化、复合化、高速化、环保化等,但在未来十年间,这些并不都适合中国机床业。从本质上来说,机床和制造体系传统要求仍是重中之重。质量、生产率和经济高效制造的实现,须以机械强度、可靠组件、可靠的机械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加工设计和控制为基础。因此,中国装备装备企业应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实力,在学习智能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基本功。

    印度是未来

    据VDW的相关统计,2015年全球市场总额为683亿欧元。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2016年的市场总额将下降1.7%。欧洲市场的表现最佳,南欧、土耳其、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主要推动力。2016年,英国工业部门受到英国脱欧的强烈冲击,机床消费量预计将下降近三分之一。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也远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其机床消费量预计将下降五分之一左右。亚洲的消费量同样出现萎缩,只有日本和印度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机床消费量排在最后的是美洲地区,主要原因是巴西的情况仍然非常困难,即使墨西哥的表现良好也不能予以抵消。

    对于今年的EMO展会,经济专家预测情况将有所改善,投资增长1.5%,机床消费量上升2.1%。预计欧洲将重登榜首,增长4.1%。南欧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法国仍然是主要驱动力,它们是欧洲三大机床市场。东欧的一些市场也做出了部分贡献。2017年,亚洲和美国的机床消费将实现不成比例的增长,分别为1.7%和0.9%,但至少会扭转下降趋势。

    根据舍费尔博士的介绍,印度是目前金砖四国中唯一一个保持工业生产量和资本投资显著增长的国家。在机床工业方面,印度在世界最大市场中排名第八,2015年机床工业产值达到16亿欧元,增长率为7%(按欧元计算)。印度几乎所有的机床全部依赖进口,2015年交付的机床总价值约为11亿欧元。因此,印度是拥有巨大吸引力和潜力的市场。

    而刘国良也表示,中国机床产品目前的最适合印度和中东等地区,因此中国企业需要把握机会,尽早布局。据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成员Jochen Koeckler博士介绍,在本届展会中,还将举行“印度日”活动,IATMA机床联合会代表将发布的报告,来自印度用户部门的代表将讨论汽车和航空业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趋势。活动还将公布印度对于生产技术发展提出的要求。

    技术趋势

    从产品方向来看,舍费尔博士更看好特制化产品。据其介绍,在过去几年中,德国对中国交货量下降了约20%。他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日本机床技术比德国企业强,而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所造成的。从技术上讲,日本企业大多偏向于提供标准化产品,而德国企业在特制化产品方面更具造诣。他认为,实际上,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时候,标准化产品受到的打击将更严重,因为一些高价值属性的客户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自身对制造装备也提出特殊的设计要求,因此一旦开发特制化产品,就意味着一定能卖掉。

    从未来的产品功能来看,工业4.0、物理网、增强现实、大数据等词汇成为了机床企业产品的设计方向。

    据介绍,本届汉诺威机床展以“互联系统促进智能生产”为主题,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技术制造商展示现有解决方案,利用生产操作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关于工业4.0或物联网,舍费尔博士表示:“就机床行业而言,我们早已实现数字化。比如数字图像模拟技术已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中小企业在建设完全自动化、网络化的智能工厂时,由于需要投入大笔投资,因此仍面临重重困难。因此,迈向工业4.0的进程应适当放缓。

    他认为目前工业4.0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构建生产经营网络,切实完善附加值链。持续网络化制造生产线上,利用优化序列,或可实现灵活生产;因此,即使收到小规模紧急订单,也能妥当处理。可进行实时沟通和控制的整条生产线,在完全网络化后,将在开展横向沟通(从收到订单到货物派送全过程)时,实现公司附加值最大化。此外,就附加值链而言,不仅须构建供应商网络,还须建立物流合作伙伴和相应客户网络,从而实现生产率、灵活性和效率最大化。

    本届展会还将充分发挥当下热议话题——大数据的作用。就生产环境中的特殊应用而言,需激活“数据坟墓”,从机械状态中获取大量测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对大量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可确保及早发现将要发生的主轴或进给轴等故障,更加精确地预测维护时间。预见性维护采用的新方法,以可教授的算法为基础,远远超出机械监控的传统条件。持续集中监控制造系统的所有机械状态,根据真实数据,采取必要措施。

    “增强现实”这项热点技术也将在本届展会出现,它针对性能维护或服务工作制定了全新方案,以取代传统维护手段。服务技术人员知晓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凭借该技术手段,软件系统探测到机械断面后,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定位。随后,利用机械控制系统线上沟通方式,轻松判定故障。提供分步指导,在客户处开展细致昂贵的产品培训课程。即使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工作人员也能就此采取初步措施,补救故障。

    本届展会将展示丰富多彩的独创性解决方案包括:

    ? 智能工具管理新方法,直接将工具数据传输至机械,从而减少生产规划工作量;

    ? 线下测量数据反馈——工具研磨自我调节最优处理控制系统;

    ? 可简易控制、独立监控机械的传感器和软件系统——从组件层面到整个工厂;

    ? 掌控数据传输和数据安全的方法;

    ? 辅助系统:利用机械协作网络和ERP系统,提高生产率;

    ? 业务平台:用于以实时数据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整体组织;

    ? 沟通环境:确保在整个附加值链中,数据能够透明、独立、公开、安全地进行交换;

    ? 单独配置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旨在确保操作更人性化的设计,拓展连通性等更多细节。


    (审核编辑: 智汇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