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技术革命还是概念炒作?

来源:头条号/控制网

点击:124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工业4.0是“变革”还是“革命”?这种观点上的分歧实际上与当前许多充满想象力的宣传有关。全球各行各业的精英们,无论是国家首脑、金融巨头、企业领袖还是IT巨头都将社会发展的聚焦点放在“工业4.0”上。人们致力于探寻这场工业革命的来源,探索这次工业革命的起因,以致关于此的各类文章、著作和评论蜂拥而来,伴随着大数据、云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互联网+等各种相关概念。思维的混乱、概念的炒作、文字的夸张使得人们更加无法理清工业4.0的本质。

    据德国最新的民意调查,只有19%的德国人对工业4.0这一概念有好感,而44%的人直接持反对意见。但是对于德国制造、创新、技术,75%以上的人一致认同,表示好感。这说明了德国工业一直以创新、质量、技术和制造为豪,而对于工业4.0概念与此的关联性并不“感冒”。原因何在?从本质上讲,是德国的工业4.0推动者混淆了两种创新,即革命性的创新(Revolutionary Innovations)和变革性的创新(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的根本的概念。 著名作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C. 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的窘境(Innovator's Dilemma)》中对这两个创新做了非常精辟的阐述:

    变革性的创新是对于一个产品或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良。这种变化的影响是局部性。而往往是已经存在的企业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创新的精神。

    革命性的创新是创造几乎新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具有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全球社会有着强大的影响。往往许多市场上新锐企业推动了这种革命性的创新。

    人们一致公认互联网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它属于革命性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将对全球经济增长起着主引擎的作用,同时在全球经济体系建设和改革方面发挥着日渐突出的作用,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在全球的战略地位,产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目前互联网技术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个市场刚刚处在起步时期,属于“蓝海市场”。其经济基数较小且发展空间较大,可通过迅速吸收全球现有知识存量,加速在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积累,产生较强的“赶超效应”,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尽快地占领互联网市场已成为各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宣传这一技术时,人们大多采用了革命性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其核心的方法就是讲颠覆性的技术,转型性的业务模式,新的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一切都是新的,因而不需要积累和继承,不需要产品和方案,只要讲个理念,画个前景,大量的金融资本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互联网、IT领域。在此形势下,如果德国要推动一场工业变革,是宣传变革性的创新,还是简单地宣传高技术的产品、新型的自动化技术、精密的机械制造工艺等传统概念?显然,大讲技术的传承、积累和改革是不能夺人眼球的,不会产生目前如此大的市场冲击力。所以在这次国家营销中德国采用了宣传革命性的创新的方法来推动变革性的创新,成功地引爆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其特点有以下两点:

    (1)仿照美国的市场营销方法,使得一场本质为工业变革的创新演变成工业革命。

    在美国于2011年首先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立刻提出“工业4.0”这一理念。 在初期的宣传资料里,德国人还一直提出工业4.0不是革命性,而是变革性(Industry Revolution is evoluti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后来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便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较量。

    在刚刚宣传工业4.0时,采用了CPPS(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的概念来描述工业4.0的未来的前景,而后演变成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用CPS作为其理论的支撑点,以CPS这一概念的混乱性、理论推演的复杂性和整个系统的炫幻性将工业4.0的影响从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革命。

    (2)在国家营销下,将工业4.0的工业变革演变成社会革命的创新力量。

    通过不断地升级和渲染,2015年冬季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上,其创始人Klaus Schwab断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速度、规模和系统性足以颠覆全球各个产业,此次工业革命不再是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革新,而是整个系统的创新。从此工业4.0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名词。

    但是在2016年3月美国IIC与德国标准化专家讨论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标准时,德国用下图明确地表示了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差别。

    美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IIoT)的组织IIC(Industry Internet Consortium)认为工业物联网将引发整个社会的颠覆性革命,这个标准不仅仅是针对工业制造领域的,而是将对整个社会 ( 如能源、生命科学、制造领域、城市基础设施、物流与交通等领域) 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工业物联网的标准必须包括以上方方面面。而显然德国的工业4.0仅是针对下一代制造价值链的描述模型。很明显工业4.0是为了对抗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而提出的概念,为了在互联网时代巩固德国在生产制造业的领袖地位。它是按照国际社会发展的背景,其自身的工业基础及未来技术趋势而描述的德国工业发展蓝图,为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未来量身打造的国策,绝不是颠覆原有的生产制造模式,而是对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的一种变革。它可以通过生产制造模式的优化,改善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工业4.0本身并没有改变社会,改变人的思维方法。它从根本来说并不是一场工业革命。

    由于以上两点使得人们对于工业4.0的理解出现了混乱不堪的现象,因为德国采用了革命性创新的方法来宣传变革性的创新。在这长声势浩大的宣传中,没有宣传产品,没有宣传具体的技术,更没有提出实际的工业4.0的解决方案。只是用一些现成的新工厂和实验研究装置作为工业4.0的样版工程。这导致了德国工业界们对于工业4.0这一理念的怀疑态度。所幸德国的战略制定者现在已经明白了,是到拨乱反正、矫枉过正的时候了。其方法为:

    (1)明确指明工业4.0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德国制造行业在质量、创新、速度和成本等方面的市场竞争能力。应对未来的经济危机、社会变化可能带来的制造业产能过剩、产线停滞、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等问题成为工业4.0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使得德国的企业家们明白了他们在工业4.0中要做的事情。真如某企业所言,如果我们能够将制造产线或产品成本降低30%,或者效率(速度)提高30%,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工业4.0。

    (2)各个企业和制造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技术积累、创新理念对自己企业的短板进行改革和优化,如自动化制造、数字化技术管理、产品数字化以及大数据、云技术等IT技术的应用方面。由于思路的改变,德国发布了工业4.0的样版工程分布图。使得人们真正明白工业4.0的实质。这些样板工程展示的要点技术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研发的反应速度,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制造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数字化为目标。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工业4.0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

    (3)真正要激发起中小企业和制造商对于工业4.0的热情,往往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德国的工业精神,即创新和质量。要振奋德国制造业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使德国工业界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互联网时代对于制造业的冲击,乃至于颠覆和取代。德国默尔克总理亲自呼吁德国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们要重视互联网的影响,她表示如果德国制造业不能持续创新,就将失去工业市场的领袖地位。为了激发德国的工业创新精神,德国政府最近提出了工业4.0成熟度评测指南,其目的就是来评价德国的企业、制造业的创新精神。这样为德国企业特别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切实可借鉴的工业4.0技术路线和功能路线,即从工业4.0到产品4.0。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