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周内,中国机器人上演冰与火之歌——在无锡威孚高科的车间里,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艾德”正扛着6公斤货物在工厂里疾驰;另一边在1800公里外的雄安新区里,成功实施了全球首次机器人低轨道卫星(LEO)远程手术。工业和医疗两大高壁垒领域,同时迎来了机器人场景落地关键突破。[详情]
2025亚洲通航展将于11月27至30日举办 重磅会议论坛推动可持续航空发展
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AERO Asia)主办方宣布,此次展会的举办时间正式确定为2025年11月27至30日。得益于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本届展会的展览规模预计超6万平米,较首届面积翻倍,参展企业300家,参展飞机超110架,观众预计超60,000人。[详情]
3D打印轻型涡喷发动机,首次飞行验证成功,助力中国航发新突破
据国内开源的资料显示,7月1日,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AECC)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详情]
在6月14日举行的南京低空经济发展重要活动上,覆盖低空管控、装备制造、通信保障全链条的36项硬核科技成果重磅发布。[详情]
据报道,我国第一型按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创新研制的1000千瓦级AES100发动机5日获颁生产许可证并签订销售合同,表明该发动机迈向批量生产阶段。[详情]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6月6日4时4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详情]
6月4日消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量子直接通信团队自主研发的量子直接通信激光器模块和相位编码模块,于5月29日4时40分搭载在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随着火箭的成功发射,团队圆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模块级验证。[详情]
5月21日12时05分,由空港新城入区企业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光航天”)自主研制的西光壹号系列卫星(探骊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帆板已展开,遥测信号正常。该卫星在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新技术论证和在轨试验工作,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新动能。[详情]
5月19日15时38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上发射团队的组织指挥下,星河动力航天公司于山东附近海域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任务代号:槐序绯棠)发射任务,将“天启星座”一期第34-37星共4颗卫星搭载送入高度850km、倾角45°的近地轨道。[详情]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7日12时12分,我国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使用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发射方式,成功将“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刚刚回传的卫星遥测数据显示,“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详情]
5月14日12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研发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工创一号”在校园里首秀,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4月16日,该校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详情]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天文光子学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展开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级联相位调制波导阵列光谱芯片”的新型器件。[详情]
科学家用月球尘埃模拟物制成太阳能电池,为太空能源供应提供方案
一项发表在《Devic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模拟月球尘埃制造出了太阳能电池,这一成果为太空探索中可靠能源供应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详情]
十位科技工作者谈航天关键技术创新、粮食安全、量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