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拟建设单位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详情]
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效力、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或趋同的一种仿制品。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市场占整个药品市场的90%以上。为鼓励发展高质量仿制药,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今年10月初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明确列出首批33个鼓励仿制药品种目录,提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试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优先审评审批等方面予以支持,这也给仿制药企业研发指名了方向,避免药企盲目生产。[详情]
近年来,随着环保趋严,原料药行业洗牌加剧,行业呈现出优胜劣汰的局面,一批原料药企业停产、退出市场,存活下来的企业获得发展机遇。业内认为,在医药监管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原料药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至少能够维持5至10年。另外,2019年带量采购政策给传统仿制药企业施加了生存压力,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原料药战略地位凸显,行业景气度上升。目前,相关证券人士看好头部优势原料药企业以及弹性较好的原料药企业。[详情]
丹东百特技术总监李雪冰:“4+7”带量采购下,药企应积极转型
目前,“4+7”带量采购扩围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它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而言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整个医药市场格局都将重塑。2019年10月16-18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于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展会现场,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雪冰在接受制药网采访时指出,4+7政策对医药行业,尤其是仿制药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详情]
进入10月份,医药公司三季报预告陆续披露。数据显示,三季报预告中,65家医药公司有47家公司实现净利增长,37家负增长,整体上医药板块继续保持稳增长态势。业内机构建议,重点关注三季报强势主线,另外继续看好医药外包、器械国产替代、创新药等主线。[详情]
据数据显示,生物药市场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实现了快速增长。有分析预测2016-2020年中国生物药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33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1%,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详情]
10月16日,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连续发布两则关于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一则为《抗生素瓶液体灌装压塞机》等五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的函,一则为《变频式风选机》等五项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详情]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受审批制度改为监管制度的影响,政策放松下,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18年医药电商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在内的销售总额达到2315亿元。随着互联网+与医药行业的深度结合,我国网上销售药品的限制逐步减少,这几年中国医药电商的到了巨大发展,根据某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34.4亿元,行业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详情]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4+7带量采购全国扩面等政策的影响,医药板块内部格局继续分化,但由于医药行业兼具消费及成长属性,后市机会仍被看好。业内建议,重点关注鼓励创新的创新药及产业链,即进行创新药研发的公司以及为创新药企提供研发和外包服务的公司。其中,创新药方面,建议国产医药创新龙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为创新药企提供研发和外包服务的公司,建议关注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龙头CRO巨头。[详情]
不难发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入驻医院,如导诊服务的医疗机器人,为病患提供医疗咨询、引导、挂号等服务;相关医护助手,则会协助医生记录病患信息,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那么在未来十年,医疗健康领域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详情]
近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品牌榜》,[详情]
近年来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愈演愈烈,2019年,“4+7”带量采购政策更是持续推进,由原来的“4+7”试点城市逐渐推向全国。据了解,该政策在影响本土制药企业的同时,也对跨国药企产生了重大影响。[详情]
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必须按照要求做好药品监管,才能推进社会共治保障药品安全。近日,在2019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药品安全论坛现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主任王小刚披露了一组数据:近年来,共对27个国家,154个品种实施了药品境外生产现场检查,其中有21个品种被公告,受到了暂停进口,停止销售和使用,不予再注册等行政处理,并有20个品种在获知被列入境外检查后,企业主动撤审、退审、甚至放弃了品种文号。[详情]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根据WHO的流行病学数据,全球每年超过3300万例次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00多万次就诊以及11万多例死亡与RSV感染有关。[详情]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中药类出口量价齐升,实现了稳步增长。中药类出口金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6.69%,带动了中药类出口额的增长。业内认为,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中医药企业的海外发展前景被看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