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广东省将组织省内54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组团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同时还提出了未来3年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的实施方案,从而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详情]
2019秋冬季来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所涉区域今后6个月的大气治理任务和重点。[详情]
近日,江苏省55家公立医院抱团,与销售血管介入支架和双腔起搏器的企业展开谈判。6个心脏血管支架品种、25个双腔起搏器品种,正式成为江苏省高值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品种。在此次谈判中,支架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为51.01%,降幅非常大的有66.07%;起搏器中选品种平均降幅15.86%,降幅非常大的可达38.13%。相当于原来13400元/个的支架,现在仅需7000元/个,四个支架就能够节省20000多元。[详情]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保障药企正常生产经营的长久之计,也是药企适应市场需要、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很多药企都走上了节能减排的道路。[详情]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9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上涨0.2%。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3%。根据2019年9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就医药制造业出厂价格来看,环比跌涨幅为0%,同比上涨1.1%,1-9月同比上涨2%。[详情]
中国药品市场上过专利期的品种占整体的80%甚至更高,而这些品种的主要市场份额基本由跨国药企所占据。2019年,“4+7”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推进,由原来的“4+7”试点城市逐渐推向全国,在影响本土药企的同时,也对占据大量中国药品市场的跨国药企产生了重大影响。[详情]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优化生产结构、实现生产现代化,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发展。[详情]
10月14日,辽宁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规范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挂网采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情]
近日,中国药学会发布《中国药学会2018年度医院用药监测报告》,中国医院用药情况公开,使用量大、销售额高的药品被公布。该份《报告》从各类药品的品种数、使用金额、使用频度三个维度入手,详细分析了2018年度医院药品使用及近5年趋势变化情况。[详情]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3200多种常用药品中,大概有200多种价格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药品供应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一直为社会高度关切。[详情]
医用耗材即医院用的消耗很频繁的配件类产品。患者看病贵,住院贵的原因中,除了药价高以外,医用耗材的影响并不小。今年以来,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背后利益链“水很深”等问题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详情]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药装备生产大国,市场规模大,产品种类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制药行业的生产需求。业内指出,我国制药装备行业过去以小作坊生产、操作不规范、人工操作为主、设备清洁度无法保证等现象正逐渐消失,制药装备行业的生产模式焕然一新,新的标签已上线。[详情]
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3200多种常用药品中,大概有200多种价格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日前,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或有效地遏制这种现象。[详情]
近日,湖北有关部门发布《湖北省全面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对于《联盟地区(湖北)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中的25个中选品种及中选价格,将在2019年11月底前完成中选药品采购平台配送关系勾选、确认和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医疗机构采购协议签订等准备工作。[详情]
近日,某药企公开表示,已经暂停一些仿制药项目,该消息一出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业界表示,在“4+7”带量采购后时代,很多企业都已经走在创新及高仿相结合的道路上。据悉,除了上述药企外,另外多家药企也先后启动转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