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2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详情]

中国《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
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显示出强大的个性化定制的能力。每个病人具体的组织器官病灶都是独一无二的,传统的医疗器械一般都是标准化的形状和大小,无法真正贴合每个病人的需求;而3D打印则可以提供快速、相对低成本的器械制造,非常适合在医疗定制上进行应用。广泛而刚性的需求,可以让3D打印定制医疗器械造福国人。但是之前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3D打印应用进展缓慢;现在有了规定,终于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了![详情]

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创业年限在 10 年以内,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企业。而其中特别优质并且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被单独称为超级独角兽。根据相关数据,在2019年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创新医药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企业中共有 20 家企业荣登独角兽行列。[详情]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制药机械行业用汗水浇灌收获,通过共同努力,一大批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解决方案涌现。如今2020年已经到来,制药机械行业同样需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实干笃定前行,力推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前进与发展。[详情]

2019年,FDA的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48个NDA和BLA申请,以及96个首仿药;48个首次NDA和BLA申请中有37个新分子实体,21个a孤儿药,24个药获优先评审。[详情]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不断突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生物医药产值占医药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2018年,我国批准上市新药48个,其中抗癌新药18个,比2017年增长了157%。[详情]

近期,有投资者在提问环节中,询问了某制药装备企业为什么近三年的销售额一路上升,净利润一路下滑?该制药装备企业表示,“近几年来,制药装备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有所下滑,同时公司坚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在新产品、新技术上加大布局和投入,相应成本及费用均有所上升。”[详情]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网站发布了《关于重新修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医药代表接待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医械代表来该院进行学术推广活动应公开进行,在医院指定部门备案。禁止医械代表承担药品、医疗器械等销售任务。[详情]

受人口老龄化、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居民健康意识加强,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等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有数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制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05亿美元,而伴随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将越来越关注制药质量方面的问题。据了解,在制药质量提升方面,监测技术与设备占据重要地位,正如业内所说,缺乏专业的测量仪器、检测设备,医药产品关键性能的提升与创新将会受到直接影响。[详情]

12月13日,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和江西省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执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中选结果的通知》,决定自 12 月 20 日零时起,全省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执行“4+7”全国扩围结果,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须于2019年12月25日前执行中选结果。[详情]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监管趋严,药企必须从整体布局出发,保障产品质量。然而药企通过自身或设计公司做整体布局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容易遇到问题。为了打破瓶颈,国内一些制药装备龙头企业通过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大大解决了药企的困扰。[详情]

近年来,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而生物制剂市场更是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据估计,我国生物制剂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其中TNF-α抑制剂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制剂产值的带动下,我国制剂机械销售量也在逐年增长。[详情]

近年来,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快速发展,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规格齐全,与过去的起步阶段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年更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那2020年,制药装备行业又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力呢?[详情]

根据近日召开的2019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元,有9个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获批上市……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生物医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业内表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崛起,对制药设备的需求也正在不断扩大。[详情]

新一轮带量采购工作座谈会在近日已于上海召开,据媒体报道,采购的药品品种从前两轮的25个增加到了35个,与此前各部分省区所流出品种一致,而竞标工作快的话有望于年内进行。目前看来,采购制度已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并且开始初见成效。因此,从当前的政策趋势判断,笔者认为,这几个大概率现象还将在2020年出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