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药监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落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推进“一物一码、物码同追”,至2020年底全省范围内将实现药品制剂(除中药饮片)全品种全过程信息化追溯。[详情]
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CRO+C(D)MO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医药外包行业规模将达1784亿美元。医药外包市场前景可观。业内表示,中小型企业开始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创新主力, CRO/CMO龙头企业业务向上下游延伸,行业未来呈现纵向一体化趋势,全球医药外包行业市场逐渐由欧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详情]
制药工业是国家战略支柱行业之一,其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药产业真正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详情]
像网购日用品一样网购药品,如今,通过手机APP买药成为新趋势。不过,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没有提供医生开具的处方时,用户也可以在部分APP买到处方药;部分APP对处方药搞“满减促销”,鼓励消费者多买;买药APP的“在线医师”和“病友”随意提供用药指导……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APP买药也存在许多乱象亟待整治和规范。[详情]
2019 版国家医保目录(以下均简称“目录”)即将公布,大部分产品将无望进入。据相关专家反馈,常规目录应该已经完成,将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而谈判产品数量众多,将近期给予删减。[详情]
近日,医药界又传来一利好消息,即7月2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取消16项证明事项的公告》,这是继4月取消36项证明事项后,今年第二次取消部分证明事项。业内表示,这一公告的发布将给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带来诸多便利。据了解,此次药监局取消的16项证明事项涵盖了药品、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等,其中9项药品证明事项改为内部核查。[详情]
随着“4+7”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医药格局面临生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业内认为,中长期来看,在一致性评价推进、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创新药和仿制药仍拥有较大的机会,获得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有望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而优质创新药获批能够更快进入医保。其中,中国生物制药、翰森药业、东阳光药、石药集团、石四药集团被看好。[详情]
8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强调,从8月到12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其中,医药、保健市场等领域仿冒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列为严查范围之内。根据此文件,今年下半年我国医药行业整顿风暴将持续高涨。[详情]
日前,河北省药监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药品流通领域药品追溯系统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须在9月15日前全部加入河北省药品追溯系统。[详情]
近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两票制”票据上传工作和公示第一批认定为一票情形审核结果的通知》。联邦制药、阿斯利康、北京嘉林、华润紫竹、华润赛科、悦康药业等379家生产企业及其视同生产企业的商业公司通过审核,拟认定其为一票情形。湖南天圣、重庆华友制药等13家因资料不全尚未通过认定。[详情]
“URS”是指用户规格要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目的、环境、用途等,对设备、厂房、硬件设施系统等提出自己的使用规格要求,设备供应商再依据客户的URS进行设备设计、DQ、制造。[详情]
近日,丙肝药物市场传来利好消息,即可以治愈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丙肝”)的丙沙通有望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业内表示,此消息一出,我国丙肝药物研发市场将再度提振,丙肝药物的可及性将被提高。[详情]
自2018年以来,我国中成药价格就开启了“飙升”模式,包括一些家中常备中成药的零售终端价格也大幅度提升。药价在翻倍的同时,对患者的用药费用将产生影响,这也引起了患者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些药价上涨背后的推手都有哪些呢?[详情]
从两票制到取消价格加成,从集中采购到带量采购……为了减少药价“水分”,切实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我国政府近年来动作频频。[详情]
8月份,将有一批新政策、新法规影响医药医疗行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