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算力网络核心载体由“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成大势所趋
随着AI的“规模效应”持续深化,算力的“回弹效应”加速显现,以及连接的“加速效应”不断拓展,“由云向智”成为大势所趋。[详情]
生物医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五位院士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就此展开了讨论。[详情]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天文光子学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展开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级联相位调制波导阵列光谱芯片”的新型器件。[详情]
?新华社石家庄4月4日电(记者杨帆、岳文婷、刘桃熊)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涌现出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地标。从被称作“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到汇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雄安科创中心及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与改革带来的活力与效率,助力“未来之城”不断拔节生长。[详情]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采用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完全相反的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的制造方法,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集合了信息网络技术、先进材料技术与数字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详情]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智能浮标、无人潜器(AUV)、水下传感器等设备正在构建一张覆盖全球的“海洋监测网”,让海洋环境数据实现实时采集、智能分析和远程传输。[详情]
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华为、腾讯、深开鸿、乐聚等多家在算力芯片、大模型、行业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深圳企业现场发布前沿成果。[详情]
目前,具身智能正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从“野蛮生长”走向“生态共建”,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详情]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学,历经6年共同研发深海实现多模态运动的小型深海可变形机器人。[详情]
2024年则标志着AI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形成正向循环。[详情]
4月3日,日本川崎重工集团公布了可供人类骑乘的四足机器人概念模型“CORLEO”。[详情]
区块链技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将探索区块链技术推动关键数据“上链”
当区块链技术从加密资产走向信用体系建设,从概念验证走向关键数据管理,这场由政策推动的技术变革正在打开数字经济的新维度。[详情]
近年来,巴基斯坦以绿色发展优先,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预计到2025年底,巴基斯坦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5吉瓦,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也将进一步提升。[详情]
科学家用月球尘埃模拟物制成太阳能电池,为太空能源供应提供方案
一项发表在《Devic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模拟月球尘埃制造出了太阳能电池,这一成果为太空探索中可靠能源供应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详情]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端侧AI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预计到2030年,更将超过1500亿美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