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L CHINA 2025 & 上海国际物流节圆满落幕!6000+参会嘉宾,300+演讲嘉宾,100+展商
2025年5月15-16日,SSCL CHINA 2025-第八届亚太智慧供应链与物流创新博览会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物流节圆满落幕,3000+参会嘉宾、6000+专业观众、150+展商齐聚上海虹桥品汇![详情]
光亚鸿道、埃斯顿、中坚科技携手共建鸿道操作系统生态 ——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实现技术、安全、生态三大跃升
?5月29日,国家新型工业化操作系统——鸿道操作系统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会上,由光亚鸿道、埃斯顿、中坚科技等十家产业链领军企业共同点亮鸿道操作系统生态合作仪式,标志着国产具身智能产业在技术、安全和生态等方面实现三大跃升,正式迈入开放协同的生态化发展新阶段。[详情]
市面上看空的观点认为“通用具身智能还太早,商业化不清晰。”而王潜眼中的行业发展进程图则要快上许多。他预计类GPT-3水平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望在一年左右出现。具身智能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周期,也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逐步展开。[详情]
作为全球领先的EDA工具供应商,西门子EDA旗下的Calibre系列产品占据其总营收的40%。在芯片设计的sign-off(签核)环节,该工具被超过90%的IC设计公司采用,市场份额预估超70%。若该产品断供,将对中国芯片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详情]
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浙江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观察
当人们与DeepSeek等大模型深度对话、当宇树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起秧歌……今年以来,浙江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应用,让人眼前一亮。新产品、新技术的集中亮相,让外界感叹“AI真的近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正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详情]
对于手机厂商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头部具身智能创业者透露,“具身智能入局门槛很高,不是家电、3C等厂商能全栈做的事情。他们内部开展对具身智能的研究,更多的是预研团队跟踪这个新技术,要场景落地就比较难了。”[详情]
AI算法接管90%以上操作,工人实现“一键炼钢”;“数字孪生”技术让炼钢“黑箱”透明化,虚拟转炉与真实炉体同步运转;无人天车与智能仓储系统实现钢卷装卸“零差错”[详情]
5月27日,“数聚海纳 链创未来”区块链赋能产业发展暨数据专项政策分享会在海纳数创中心举行。[详情]
走进岚图智慧工厂,像闯进了代码与机械沟通构建的平行时空。总装车间里,不同款新能源车在智能输送带上悬空滑过,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锁死每个零件,AGV小车在工位间穿梭,靠实时数据算出走位最优解,把零部件精准送到指定位置。[详情]
据报道,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6月正式亮相市场。这款筹备逾四年的产品定位为扫拖一体机器人,标志着全球无人机巨头正式进军清洁电器领域。[详情]
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和工联院等主流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 / CIE 298-2025)团体标准。[详情]
中国半导体企业海光信息与超算制造商中科曙光近日宣布合并重组,将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自主计算巨头,完全基于国产技术构建高性能计算系统。[详情]
在5月27日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港口科技创新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副处长赵晓辉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其中,顶层设计《“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将加快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形成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详情]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校友向该校捐赠1亿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智慧渔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及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合作对于学校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加快数字渔业和智慧渔业人才培养、特别是支撑新型智慧渔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提升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详情]
2025年5月,摩根士丹利发布《中国人工智能:马上苏醒的巨人》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潜力。报告指出,中国正通过自上而下的策略,构建涵盖基础设施、数据、人才和创新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