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共有50多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反机器人联盟诞生,致力于限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详情]
工业传感器领域普遍存在一个难点,那就是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产品老化、参数漂移等因素影响,检测将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并且很难调整修正。为此,许多产品经理和研发工程师付出无数汗水,但是效果显然并不如意。[详情]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详情]
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之外,支撑中国制造的另一只巨手。虽然中国早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中国企业一直还是学生。然而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中国制造业企业将实现转型升级,真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最伟大的变革、最多的消费者,这必将催生最新鲜的实践、最有特色的企业管理,也将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家。[详情]
自从世界制造业跃上“智造”高台再次出发,机器人产业炙手可热。然而,中国市场面临再次成为跨国公司领地的危险。[详情]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4日在京召开。记者获悉,工信部将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被定在6%左右,将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详情]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两个制造业大国在“国之重器”上,一拍即合地选择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道。将德国质量和德国技术引入中国制造,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里,展示优势,占得先机。[详情]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制造业又要掀起新一波发展浪潮,机遇并着挑战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带来了新的蛋糕。如此大好机会应该如何把握,谁将会成为下一个王者?说到工业自动化领域王者自然会想起西门子和通用电气这两家世界级巨头。[详情]
当前,工业机器人初步形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在应用的可靠性和性价比上,自主品牌面临激烈挑战。2015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详情]
规划提出加快我国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同时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详情]
目前,工业交换机协议的标准化早已完成,包括底层协议、网络冗余协议、管理协议、网络精确时钟传输协议等,不同厂商产品互通性好,还可以实现混合组网。[详情]
苗圩: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在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6年要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层次,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详情]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4日在京召开。记者获悉,工信部将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被定在6%左右,将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详情]
工业4.0是涉及诸多不同企业、部门和领域,以不同速度发展的渐进性过程,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成为必然。[详情]
苗圩在24日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详解了工信部明年要做的重点工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