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进入了成长发展期,在2025年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将进入应用阶段。中国的智能制造要强调国产化,也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详情]
中国政府在几年前推出了俗称“大基金”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此计划初始构想是在2014至2017之间提供1,200亿人民币(约200亿美元),再加上中国各地方政府与私募股权基金总共挹注约6,000亿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以推动对具备关键技术之海外企业的策略收购。[详情]
中国和欧美的制造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实际上很多都还在2.0到3.0之间在进步中,所以自动化之上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或是物计算都显得有些遥远。[详情]
“中国的软件公司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建立起可以与世界级的工业工程、控制软件相媲美的核心能力,这一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巨大短板。”[详情]
虽然规模名列世界首位,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中国制造业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和升级的渴望与日俱增。[详情]
自工业4.0的概念问世至今,每逢4月,有关于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风,都会起于德国,并瞬间席卷全世界。今年的一阵智能制造旋风,当然也不例外。历经过往三年的探索与积淀,工业4.0这一彼时包罗万象的抽象概念,如今越发变得细分化和具象化。[详情]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详情]
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36.9%,从业人口大约1亿,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贡献巨大;同时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根基,创造了大量衍生的工作机会。美日欧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话语权。[详情]
“智能制造”到底是做什么的?看了这十个场景,就会有所了解了。[详情]
生产原理中存在六种类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离散型(Discrete)和连续型(Process)。[详情]
目前企业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政府层面也为企业智能化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推动智能制造过程当中,虽然创新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但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详情]
区块链技术对即将存储到区块链上的数据引入多个参与方确认的机制,在所有参与方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进行后续的动作,以免产生由于歧义和不信任带来的麻烦,任何参与方不确认都无法进行下一步。[详情]
在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与美国挑战项目顾问李杰,分享了对工业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怎么改进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见解。[详情]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围绕制造强国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