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旁,村民在电子公告板前扫码获取村务动态;基地内,农户轻触手机完成农田灌溉;手机上,游客正通过AR导览探索千年溶洞......在贵州省毕节市三河村,数字技术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传统乡村的肌理。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今正依托“一图统管、五维支撑”的数字体系,书写着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详情]
马拉松机器人进课堂、到高精尖企业上课……经开区探索思政课无限可能打开方式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冠军“天工Ultra”成思政课堂“新宠”、生物医药企业人才走进校园生物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高精尖产业成果基地化身校外思政课堂……如今,在北京经开区各校的思政课堂上可以看到,“尝试探索”正成为主旋律,这片土地的改革与创新基因正充分发挥其作用,驱动着思政课打开无限可能。[详情]
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以韦尔股份、华勤技术、汇顶科技、龙旗科技等为代表的沪市上市公司,在AI终端、图像传感、显示技术、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领域持续领跑,成功实现技术创新与多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提供了根本遵循。[详情]
储粮害虫防治是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我国每年粮食储藏环节损失达200多亿斤,其中超一半是储粮害虫造成的。传统化学熏蒸很容易造成粮食二次污染,影响粮食品质。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创新、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多参数粮情智能AI监测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储粮害虫治理从化学药剂依赖向绿色防控转型。[详情]
京张铁路,承载民族尊严与工程智慧,用110年的时光完成了从“争气路”到“创新路”的蜕变。[详情]
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把握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机遇,不断优化办学布局,持续提升“信息+”“人工智能+”创新实践能力,为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区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详情]
3D打印农场生态在华南凝聚,Formnext深圳增材展农场大会精彩看点
今年8月26-28日,Formnext Asia深圳展联合南极熊举办的第二届3D打印农场大会即将盛大开幕。作为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增材制造生态展会之一,本届大会将再次集结材料商、设备商与农场主,全面呈现打印农场生态的前沿实践与未来方向。[详情]
6月8日,“中国人形机器人挑战全球最长猫道”直播活动在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国资小新、环球网、中国交建、湖北文旅等单位联动直播。8日,记者跟随机器人与机器狗完成本次挑战,零距离观看“一人两狗”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走“猫步”,也用大桥建设者的第一人称视角感受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情。[详情]
2025年6月5日,韩国数字牙科解决方案企业Graphy Inc.宣布,公司已通过韩国KOSDAQ(韩交所创业板)的初步审查,计划于2025年8月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后估值预计达到1550亿韩元(约合8.2亿元人民币)。此次IPO由韩国两大投资机构KB证券与新韩投资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详情]
6月4日,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位于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由东湖高新区投资建设,包括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创新、联合、开放、共享的人形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详情]
据报道,我国第一型按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创新研制的1000千瓦级AES100发动机5日获颁生产许可证并签订销售合同,表明该发动机迈向批量生产阶段。[详情]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6月6日4时4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详情]
3D打印陶瓷3C消费电子零件已小批量应用,武汉三维陶瓷新突破
获悉,武汉三维陶瓷已经开始为3C行业某公司小批量3D打印陶瓷零件,本次承接的小批量中试项目为氧化锆陶瓷3D打印零件需求,涉及复杂特殊结构,对材料流动性、打印精度控制、脱脂烧结工艺稳定性均提出较高技术要求。[详情]
机器人造机器人越来越熟练!“中国战略”让这家全球巨头把握AI机遇
全球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ABB,正以上海为枢纽,推动人工智能(AI)与中国制造的深度融合。在其位于上海浦东的超级工厂,经过深度学习训练,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地在流水线上生产其他机器人——特别是之前几乎完全由人手完成的拧螺丝工序,过去一年,机器人拧螺丝的成功率已从原先的20%左右提升到几乎10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