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4.0”的逐步实施,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详情]
智慧院所就是要将信息技术跨界融合背景下的“智慧”与传统科研院所的业务相融合。智慧院所的核心思想与本质是:利用知识自动化将人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精力用于创新,并基于知识自动化提高科研院所的决策、创新的能力与效率。[详情]
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详情]
一直以来,制造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脊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其主要拉动力之一,引领中国步伐高速前行非他莫属。谈及中国制造转型的首要发力点,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获得产业链品牌资产和核心技术至关重要。[详情]
7月7日下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以“初心与匠心”为主题,讲述了格力电器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大道理,是“中国智造”的生动样板和优秀案例,是企业经营的活教材,值得我们认真研读。[详情]
《与德国智造同行》历时18个月、长途跋涉26000公里,目光穿越百年、跨越东西两个文明,追本溯源、寻求德国工业成功的答案。纪录片《与德国智造同行》,播出第一、二集。[详情]
经典控制理论最基本的思想体现在“反馈”这个概念上。如何深刻地理解反馈呢? 在我看来,要深入理解“反馈”,应该看与它的对偶概念,也就是“前馈”。前馈就是接到指令以后,按照预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详情]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强势来袭,两化融合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作为中国首批、行业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三一扛起了“中国智造”的大旗。[详情]
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率先投入到智慧工厂的建设中,诸如西门子、博世、欧姆龙、施耐德、罗克韦尔等,包括国内的美的、富士康、格力、华为等制造企业纷纷踏入“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详情]
有人说,中国制造是“缺心少魂”,“心”自然指的芯片,而这里的“魂”,指的则是软件。面对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诸多理念,中国软件如何发展才能让中国工业具有真正的“灵魂”呢?[详情]
据《人民日报报道,记者日前在对江苏苏州和无锡、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成都和德阳等地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智能化改造”已成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潮流。遗憾的是,不少企业投入巨资引入的智能生产线大多数从国外进口,国产装备参与度不高。专家呼吁,制造业转型升级莫成“洋装备”盛宴。[详情]
上个月,兔哥受担任顾问的研究院里安排,担任了一个政府调研项目课题组的现场组长,领着专家组调研了大概100家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并给政府提供转型升级的方案建议。[详情]
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经企业申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实推荐、我部组织专家进行书面复核,现将拟公告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六批)予以公示。[详情]
近日,硅谷智能制造论坛暨顺德硅谷创新中心在硅谷太库孵化器举行开幕仪式,宣布“顺德科技招商联络点”、“顺德大良街道硅谷创新创业联络点”两大重要战略驻地正式在硅谷成立,未来将实现顺德实业与硅谷科技联动发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