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由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宣布首批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项目正式成立,并公布了各标准项目的召集人与组成名单。[详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研团队以鱼饲料为原料,打造出一款水上机器人,在完成使命后,便会化作鱼群的美餐自然降解。此前,该校科学家还与意大利科学家携手,推出一款可完全食用的机器人婚礼蛋糕RoboCake。[详情]
4月28日,在位于宝鸡市渭滨区姜谭经开区的陕西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川高精公司”),数十台高精度机床正在全力运转,装配线上排布的是由该公司自主生产研发的RV减速器。[详情]
2025年5月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脚下的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园里举办了一场“每一个星,都是母校之光”聚星联盟启航计划的主题活动,该校历届正能量网络达人齐聚校园,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等主题座谈交流。[详情]
今年1月,中国银行提出未来5年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记者近日在深圳调研了解到,中国银行总行和深圳市分行通过建立健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效机制,创新“全周期”服务模式和特色产品等,强化对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加力支持和精准滴灌。[详情]
5月11下午,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昌平区以“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携 52 家科技领军企业与 120 项前沿成果重磅亮相,全方位展示昌平在先进能源、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实力。其中,松延动力的人形机器人 “N2” 凭借惊艳表现火出圈儿,大飞机 C929 的国产自主突破彰显科技创新实力,208 所外骨骼穿戴设备、慧兮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及美亚生物的签约合作更是成为展区焦点,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展览盛宴。[详情]
Q1库卡中国机器人订单量增长超35%;总投资5亿元的半导体机器人生产基地开工
5月1日,中科芯微半导体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半导体机器人1000台套,预计新增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详情]
汽车行业作为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领域之一,既是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技术试炼场”,也是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详情]
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创投实录:人形机器人赛道跑出“工业派”黑马,首个“省战新直投项目”埃斯顿酷卓的硬核突围
3月26日,南京正式揭牌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速竞攀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详情]
近日,库卡(KUKA)宣布推出的iiQKA.OS2机器人操作系统,iiQKA.OS2是一款全新的、支持人工智能且基于网络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旨在简化工业自动化流程。[详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研发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工创一号”在校园里首秀,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4月16日,该校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详情]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傻傻分不清? 这篇文章讲明白了
随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于202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诸多新概念、新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这些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科技热词,或许很快就将走入商业场景,甚至我们的家庭。它们的定义是什么,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和系统梳理,希望帮助大家,不再对这些科技热词“傻傻分不清”。[详情]
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近些年来,3D打印效率持续提升推动下游应用从传统航空航天领域快速向汽车、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拓展。伴随3D打印应用持续拓宽,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人形机器人持续往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对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都提出了很大挑战,3D打印工艺持续进步从设计端、材料端、工艺端等开拓了人形机器人制造新思路,有望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升级迭代历程。[详情]
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华为、腾讯、深开鸿、乐聚等多家在算力芯片、大模型、行业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深圳企业现场发布前沿成果。[详情]
4月3日,日本川崎重工集团公布了可供人类骑乘的四足机器人概念模型“CORLE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