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并购英国蛇臂机器人制造商OC Robotics,将在发动机维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GE航空集团并购了OC Robotics,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商业蛇臂机器人及软件的设计和制作商,专门用于工作场所受限及危险环境。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其机器人专业技术将为GE航空集团的服务业务提供支持。[详情]
2017年6月15日,恰逢航天云网上线两周年,以“智·造价值 联·创未来”为主题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成都盛大召开。[详情]
中国航空工业下属的西锐飞机生产的“愿景”喷气机成功获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证书并完成了首次欧洲交付。此前“愿景”喷气机已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这也标志着世界首架单发私人喷气机“愿景”全球发行的里程碑事件圆满完成,航空工业西锐迎来了个人交通领域的新纪元。[详情]
87岁的程不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人群中。作为运十的总设计师,他亲历了中国大飞机梦追逐之路的艰辛,要来亲眼见证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历史性的时刻。[详情]
通过传感器来精确控制零件的生产情况、监测设备的健康情况以及实现制造完成后飞机空中运行的情况监测。GE的未来工厂的设备和电脑相互“沟通交流”,共享信息,并且为保证质量和预防设备故障采取措施。[详情]
据中国商飞工作计划,国产大飞机C919将于5月5日在浦东机场首飞。如天气条件不允许,则将顺延。业内普遍认为,C919正式首飞后,将快速进入后续的测试、生产和交付阶段,这会成为我国航空产业迈入升级期的开端。[详情]
4月20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停放在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祝桥基地机库外。[详情]
近日,航空航天巨头波音公司获得用于允许飞行器部件按需3D打印的新系统专利批准。该公司及其客户可以使用该系统订购更换飞机零件,这可以使用更快速、更低成本地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新系统涉及将部件的设计存储在虚拟库中,方便提供给客户。[详情]
国防科工局近日向媒体公布了“十三五”时期中国核工业的未来发展蓝图,其中透露中国将加快在空间核动力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这意味着,中国将把核动力技术应用在航天器上,核动力卫星、核动力宇宙飞船乃至于深空探测装置,很可能变为现实。[详情]
公开信息显示,天津基地占地面积约3000亩,由火箭研制生产区、航天技术应用区和辅助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在该基地总装、测试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主力火箭,将直接运用于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中国重大科技工程。[详情]
就在几周之前,阿联酋第二大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西门子公司和Strata(阿联酋一家先进复合材料飞机结构构件制造公司)达成合作关系,计划开发亚洲、中东以及阿联酋地区第一个3D打印的飞机零部件。[详情]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中国航天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七号成功首飞,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我国全年宇航发射次数超过了俄罗斯的17次,以22次的成绩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详情]
F135涡轮扇发动机由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最大推力超过18吨(4万F135涡轮扇发动机磅)。 F-135发动机是在F-119(F-22战斗机使用)的基础上发展研制而成。[详情]
1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张海欧教授就其研发的大型金属3D锻铣铸技术举行技术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正式在航空工业制造领域展开合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