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航空首架空客A350-900飞机日前在法国图卢兹成功首飞。这架A350-900飞机由此进入生产最后阶段,接下来它将进行地面深度检查和飞行测试等一系列交付前准备工作。中国国际航空共订购了10架A350-900飞机。[详情]

6月6日下午18时18分,在CAAC(中国民航)局方代表目击下,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在上海分部完成了C919飞机增压舱增压极限载荷验证试验,试验过程顺利,试验结果符合分析预期,机身保压性能良好,试验成功。[详情]

近期,航空工业通飞所属珠海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按照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原则完成了机构调整工作。为了保证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型号适航审查工作顺利开展,2018年6月4日,航空工业通飞研究院/华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贤鹏一行到民航上海审定中心进行工作交流和汇报。[详情]

德事隆集团旗下德事隆航空今日在2018年欧洲商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EBACE)期间,公布了其全新高性能单发涡桨飞机——赛斯纳迪纳利的最新研发进程。首批三架飞行测试原型机的机头部分、机身、机翼和尾锥的制造工作正在进行中。[详情]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2018年4月,航空工业航宇降落伞仿真技术研究项目团队成功攻克了伞衣立体成形和勾挂处伞衣大变形的仿真两大关键技术,实现了稳定伞的流固耦合仿真,仿真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高度吻合![详情]

5月25日,“新时代军民两用关键技术研讨会暨建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建德市召开。论坛召开期间,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评选并发布了十个未来20~30年决定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并将通过重点讨论形成咨询报告。[详情]

如今,在中国航发南方装配中心生产现场,除了种类繁多的航空发动机、不停运转的机器设备,一个特殊的沙盘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详情]

日前,航空工业航宇在襄北试验基地成功进行了两发不利姿态补充弹射验证试验。该试验的成功,再次展示了航宇新型火箭弹射座椅跨代的救生性能,增强了公司将该型座椅作为重点型号座椅研究平台的信心。[详情]

5月17日,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此次参与试飞的U650型水陆两栖无人机是由上海优伟斯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机长6米,翼展12.4米,可在3500米高度飞行,巡航时速达130~170千米,具有250千克有效载荷,最大航时可达15小时,最大航程为2000千米。[详情]

在过去10年里,自助托运行李标签和全自动自助托运服务的引入使航空公司和机场有了新的行李处理方式。在许多机场,乘客不必再排队等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打印行李托运标签、然后把行李投入行李处理系统,而是自助完成这一流程,省去了大量排队时间。[详情]

近日,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在海南三亚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详情]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按计划推进“小精灵”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第三阶段,并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开展全尺寸技术验证机的飞行试验。[详情]

BAE系统公司同英国棱柱公司(Prismatic)共同研发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首架样机命名为PHASA-35,计划于2019年开展飞行测试。[详情]

为了展示小型无人机的又一项应用,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公司正在使用来自大疆的四轴飞行器,进行公司的新研究成果的概念验证:在地面使用经过认证的飞行管理系统(FMS),支持在空中飞行的无人驾驶系统。[详情]

极光公司(现波音公司子公司)虽然在2016年3月赢得了XV-24A“雷击”项目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合同,但是子承包商霍尼韦尔公司在研发高性能1兆瓦级发电机时遇到了技术瓶颈,使项目在第二阶段难以制造出全尺寸原型机。目前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决定取消项目第三阶段研发和相关飞行试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