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实现虚拟现实1.0到2.0的跨越,需要持续做好技术创新研发
3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2023赛迪论坛在北京举行。在电子信息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作题为《虚拟现实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详情]
4月1日,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珠海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张峰,广东省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详情]
ChatGPT和GPT-4等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走红,迅速点燃了舆论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也让人工智能芯片受到产业界的强烈关注。相比CPU、GPU等通用芯片,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能够以更简单的控制流、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功耗处理AI工作负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栈和行业应用的发展,NPU一方面支持越来越多的模型,包括GPT-4采用的Transformer模型;另一方面,也从AIoT走向消费电子、自动驾驶等更多领域。[详情]
为统筹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锂电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于2022年底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情]
3月28日,第三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大会并致辞。[详情]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日前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从2022年创纪录的980亿美元,同比下降22%,至760亿美元,到2024年会有所复苏,将同比增长21%,至920亿美元。[详情]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新“人-机”时代不应盲目追求技术潮流
新“人-机”时代,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如何定义?Autopilot与Copilot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又该怎么走?3月23日,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信息化百人会2035数字议程伙伴行动·领导者三周会”上表示,新“人-机”时代应该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机器为客体的时代,不要盲目追求技术潮流,应该“往下”看看技术的起源。[详情]
近期有关IGBT缺货,价格翻涨的消息,不时被爆出。从前年缺芯潮以来,IGBT作为功率半导体的主要产品之一就呈现供货紧缺的状态,一直延续至今。甚至当其他大多数芯片产品因供需逆转库存高起之际,IGBT的供应状况依然没有好转。[详情]
Qorvo高级现场支持工程师周虎: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势明显
3月21日,Qorvo在京举办线下媒体沙龙活动,在活动中,Qorvo高级现场支持工程师周虎表示,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势明显,但一些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痛点亟待解决。[详情]
近日有消息,三星电子将重新开始CPU内核的开发。三星电子在公司内部组建了CPU核心开发小组,并聘请前AMD高级开发人员Rahul Tuli领导该小组。如果开发过程顺利,三星电子将可以在2027年之前使用自主内核开发的CPU。[详情]
近日,恩智浦召开春季媒体沟通会。恩智浦多位高管围绕汽车芯片厂商如何在多变的市场中,不断满足新的用户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详情]
未来,英特尔如何将其全球战略与中国战略有机结合,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创造新的价值?近日,中国电子报总编辑胡春民与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详情]
3月15日,意法半导体举办STM32创新媒体沟通会,介绍了在智能物联时代,微控制器(MCU)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意法半导体发布的创新产品。随着云计算向边缘延伸,作为边缘计算设备核心的MCU需要具备更强的处理运算能力,同时支持高速通信、多种通信协议解析,甚至是集成嵌入式AI等,MCU的技术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情]
3月14日,英飞凌举办“年度媒体沟通会”,以“数字低碳,永续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了半导体技术如何推进当前社会的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详情]
芯片工程师平均月薪达28422元,半导体专业毕业生年薪可达30万元
伴随芯片行业的火热,芯片工程师的高薪并不鲜见。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四期)》显示,芯片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在春节后四周连续霸榜高薪职业前两名,且平均招聘薪酬环比持续上涨,在节后第四周分别达到28422元/月和25148元/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