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香港Linaro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HiKey 970”,基于全球首个内置NPU神经网络单元的AI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可提供强大AI算力、支持硬件加速、性能强劲的开源[详情]
2017年半导体行业成长了20%,而半导体设备成长了27%,比业界成长的还要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主要由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VR/AR等新应用推动;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投资半导体晶圆厂。2018年,芯片制造商将从16nm / 14nm向10nm / 7nm的逻辑节点进行迁移,半导体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半导体设备厂商们正摩拳擦掌准备。[详情]
在今年的慕尼黑电子展上,连接器展区真是火了一把,不仅占据了E6展馆,而且在展馆外还开设了一个T1分馆。这也从侧面标明了连接器行业的火爆。[详情]
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称,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合成了一种新的双原子催化剂,作为人工光合作用的平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更有效地收获和储存太阳能。[详情]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能够裹住某些蛋白质,使其在细胞外环境保持活性。这种材料有望用于高效、绿色地清除化学污染。 蛋白质的“工作环境”很讲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折叠成特定结构并发挥作用,而在细胞外很难保持稳定。研究团队通过分子模拟表明,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与多种蛋白质的表面发生作用,让有机溶液中的蛋白质能够正确折叠。[详情]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王怀雨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朱剑豪等合作,成功制备出基于黑磷纳米片的近红外响应光敏水凝胶,可用于癌症手术与光热协同治疗和创面修复。[详情]
万物始于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俗称“人造太阳”,正是人类向实现商业聚变堆迈进的关键一步。而中国正是以此为契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详情]
我国首个通过公开招标中标国际“人造太阳”项目的核压力设备完成制造。1月28日,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牵头,与苏州天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沃科技”)组成联合体采用国际核二级标准共同研制、用于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四台不锈钢蒸汽冷凝罐(英文简称“VST”)顺利装船,运往法国。这是我国企业首次成功研制的核聚变关键设备。[详情]
2017年12月20日,由东方 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重机”)承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英文简称:ITER)项目包层屏蔽模块首件产品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这是东方重机在核聚变关键设备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东方 电气站在了这一领域的世界前列。[详情]
而近五年,我们理性纵观中国乃至全球起重机行业,会不难发现,中高端产业链已初见端倪。而这一切变化,不得不提到这个行业的缔造者和开拓者“徐工”![详情]
1月30日,波音公司公司对外发布了其T-X教练机座舱的首批图像,展示了无旋钮、无开关、具备21世纪水平的大尺寸触摸屏幕显示器。[详情]
赛峰直升机发动机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开展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的飞行验证。 [详情]
当地时间3月14日12点52分,瑞典萨博公司在林雪平地区机场完成了为阿联酋定制的全球眼预警机的首次飞行。[详情]
超级移动起重机被工程装备行业公认为是科技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技术“珠峰之顶”。[详情]
?3月14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水上试飞保障工作会在湖北荆门召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