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集材料生长、器件制备、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正在我国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详情]
3月28日从中科院获悉,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导热材料被应用于携带型装置、电子设备和能源领域。[详情]
当传统农业与现代光伏产业相互“碰撞”,会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带着好奇,日前,笔者探访了位于乐平市鸬鹚乡上脑村的中节能20兆瓦光伏大棚基地。 [详情]
自初中以来,试验次数越来越多,电源的需要也越来越明显。原来的那一堆变压器虽然基本满足需求,但每次试验时总是被迫停止... [详情]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详情]
针对限幅低噪声放大器使用过程中出现输出不稳定现象,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场效应管栅极表面的金属缺失层和栅源之间的金属堆积物进行微观分析,寻找放大器工作不正常的原因。 [详情]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任戈课题组在相位差技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首次提出了叠层空间调制相位差技术,通过对成像系统的光瞳平面进行小孔叠层扫描获得含有相位差异的图像,然后利用算法从中提取出成像系统的像差并复原图像。[详情]
光学治疗技术以其高能量、低功耗、无污染、靶向性强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详情]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光谱质谱研究室副研究员沈成银等在有机物在线质谱检测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发展的双极性质子转移反应质谱(DP-PTR-MS)新技术,通过正负离子协同检测,可提高有机物的鉴别能力。[详情]
利用人工智能30秒内可鉴定血型,准确率超过99.9%。这是3月15日,权威杂志《science》刊登的一篇关于中国第三军医大学罗阳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于急需输血抢救的病人意义重大,可以为患者节省3-15分钟的时间,增加他们的生还几率,同时也可用于抢险救灾、战场急救等急需验血的情况。[详情]
日前,才宣布14纳米制程进入客户芯片量产阶段的晶圆代工厂联电,14日再与新思科技(Synopsys)共同宣布,双方将拓展合作关系,将Synopsys的Custom Compiler和Laker定制化设计工具,应用于联电的14纳米FinFET制程上,用以缩短定制化的设计工作。[详情]
见多不怪,现在“黑科技”一词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已经不再敏感。而今年AWE展会上,创维展台众多新品袭来,AR与OLED的融合让黑科技又多了一分神秘色彩。[详情]
为了提高机器学习的效能,Goolge去(2016)年5月在Google I/O上宣布自行打造了机器学习处理器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而在美国时间9日的Google Cloud Next云端大会上,Google再宣布,为了云端平台的安全性,他们自己设计了名为Titan的安全芯片。[详情]
福特汽车尝试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大型汽车零部件,满足客户对于产品轻量和定制化需求。[详情]
有消息指去年终于与高通达成合作协议的魅族将在今年中推出采用高通芯片的Pro7,对于这家手机品牌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利好的消息,去年其取得了10%的出货量增长,主要是采用联发科的芯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