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今年航海日活动主题是“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详情]
从海水中提取原料,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有望释放出巨量清洁能源;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等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新发明将让月球“生活”更便捷……[详情]
炼钢炉前精准分析的“智能火焰”,家居车间高效运转的自动化产线,机器人进行生产线设备点检……一系列生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在八桂大地上,激活澎湃的工业产业新动能。[详情]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的一种新型芯片组件有望将物联网的覆盖范围拓展至5G。这一发现代表着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动——利用该电信标准的低延迟、高能效以及海量设备连接能力。这项新研究也标志着物联网朝着更小、低功耗的 健康监测器、智能相机和工业传感器等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详情]
7月8日上午,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及国内参会代表共计2000余人出席。[详情]
7月11日消息,全球首款棉花激光打顶机器人于7月7日在昌吉市榆树沟镇亮相,棉花顶芽识别准确率达 98.9%,伤苗率小于3%,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6~8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10倍以上。[详情]
2025年,美国LDC口腔展的聚光灯下,一副由黑格科技出品,多材料一体打印的活动义齿引发了观展群众围观。该义齿基于3D打印的DLP技术,使用多种材料,在同一打印过程中实现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强度、透明度和色彩,成功实现了更为逼真的牙冠、牙桥及基托的一体化打印。[详情]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9日说,他们训练出一个能利用人工智能(AI)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机器人。这标志着人类向自动化医疗迈出一大步。[详情]
同一周内,中国机器人上演冰与火之歌——在无锡威孚高科的车间里,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艾德”正扛着6公斤货物在工厂里疾驰;另一边在1800公里外的雄安新区里,成功实施了全球首次机器人低轨道卫星(LEO)远程手术。工业和医疗两大高壁垒领域,同时迎来了机器人场景落地关键突破。[详情]
尖端高铁装备齐聚北京。当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帷幕在北京拉开,一场汇聚全球铁路尖端技术的盛宴同步启幕。这场展览不仅是装备的陈列,更是人类突破物理边界、重构时空认知的智慧结晶。[详情]
2025年7月16日-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启幕。西门子将以“‘智’链全球,助力企业出海新航程”为主题亮相,针对企业出海进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战略、资金和信息安全等挑战,带来覆盖产品力提升、海外布局、生态建设,以及融资支持等全维度出海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构建一流竞争力。[详情]
这是浙江省首例、全国第二例成功运用国产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人辅助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手术,标志着宁波市第六医院正式成为全省首家在手显微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四大领域均实现骨科机器人手术全覆盖的医院。[详情]
我国是海洋大国,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新征程上,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详情]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宣布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比亚迪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以加速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EI)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详情]
?跨越70天,航行超3万公里!7月7日下午,比亚迪“深圳号”完成跨洋首航,凯旋深圳小漠国际物流港,成为深圳新能源汽车的又一出海里程碑。7月8日,“深圳号”将马不停蹄装载6818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驶往欧洲。下半年,随着比亚迪宋Pro、宋Plus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量产,小漠港汽车出口有望迎来井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