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团队推出首台芯片级3D打印机,纯光固化树脂技术实现手持打印
7月6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开发出了全球首款芯片级3D打印机原型。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子刊,团队下一步将开发可单步全息固化的光子芯片系统。[详情]
7月4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4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翟季冬教授团队的“赤兔(Chitu)——大模型推理引擎”和启元国家实验室的“SurveyGo——专业深度研究智能体”亮相发布。[详情]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以创新为引擎,在神州大地绘就壮丽发展画卷。即将于2025年7月8 - 11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以“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恰是中国高铁发展的生动注脚。[详情]
“两区”建设五年来,北京各区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系统性突破。昨日,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各区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在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多个“全国首创”“全市首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高水平开放持续注入新动力。[详情]
7月3日,太空链科技首家AI智能体终端体验中心正式入驻清华科技园,不仅标志着太空链科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以全球首家AI智能体终端的场景落地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详情]
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局获悉,近日,随着钢箱梁最后一块翼板精准落位,南二环西延(西二环-永和路)工程3标段高架桥圆满完成合龙。这标志着项目3、4标段桥梁主体结构全线贯通,为后续桥面铺装、交通设施安装等附属工程全面铺开按下“加速键”。[详情]
中国发布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将于7月24日在福建泉州召开
7月3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介绍,今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于7月24日在福建泉州召开。[详情]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 广西首个焊接机器人项目生产基地正式启用
7月3日,记者从宾阳县委宣传部获悉,总投资3亿元的南宁(宾阳)立德机器人生产基地近日在宾阳县宾州产业园正式启用。该基地是广西首个焊接机器人项目生产基地,从启动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130天,为宾阳县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跨越性一步。[详情]
3D打印轻型涡喷发动机,首次飞行验证成功,助力中国航发新突破
据国内开源的资料显示,7月1日,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AECC)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详情]
7月4日在全柴天和机械生产车间里,11个5G室内分布系统正实时“分拣”着五条生产线的数据流,工人们无需离开工位,通过面前的电子面板就能完成信息交互。[详情]
?2025年7月3日,百利天恒与迪哲医药这两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以新药管线的重大突破,展现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活力与创新实力。[详情]
?7月3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产业界的众多专家就AI技术创新如何有效支撑行业场景需求,打通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应用的路径展开探讨。会上,针对市场上广为流传的具身智能领域新秀自变量机器人“不做本体产品”的说法,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王潜表示,其自研的轮式底盘双臂人形机器人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详情]
突破传统限制!浙大团队AM:实现超韧可愈合弹性体的高精度3D打印
浙江大学方子正研究员、吴晶军研究员合作通过分子设计攻克了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在光固化树脂中创新引入酰基半卡巴肼(acylsemicarbazide)和氨基甲酸酯(carbamate)分级氢键体系,开发出可3D打印的超韧自愈合弹性体。[详情]
在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作业,实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借助自研算法及工业级监控机器人,对1500个关键点进行AI视觉检测,对外观微小瑕疵的检测精度可达0.2毫米。[详情]
GPU厂商英伟达发力AI 3D建模,可能变革3D打印模型的创造模式
2025年7月2日,GPU 制造商NVIDIA推出了 PartPacker,这是一款基于 AI 的系统,旨在从单个 2D 图像生成可编辑的 3D 模型。与生成统一网格的传统方法不同,PartPacker 创建基于零件的模型,允许单独编辑或制作各个组件的动画,从而提高灵活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