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连续复合材料公司宣布完成了美空军研究实验室为期两年的“面向制造的机缘结构设计”(WiSDM)合同项目,成功为洛马公司制造了一副低成本可消耗飞机的机翼。[详情]
?心脏病,又称“沉默杀手”。在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中,当前全球十大死因里,心脏病就位列全球首要死因。[详情]
视频以快放形式记录了全长19分钟的打印过程,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一台机器浸入一滩浅黄色粘稠液体中,抬起之后随之出现的是一个真人大小的“手”。以上过程是一种被称为立体光刻的3D打印方法,用水凝胶作为打印材料,快速制造仿生器官。[详情]
近年来,3D打印技术以其灵活多变的打印方式构筑复杂物理结构的优势而风靡全球。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也让3D打印在医疗市场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详情]
西门子工业论坛首次线上举办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走向何方?[详情]
2020年7月2日,南极熊从外媒获悉,SLA 3D打印机制造商Formlabs宣布推出6款新树脂,可以用于其Form 3、Form 3B和Form 2 3D打印机。这6款新材料的发布进一步拓宽了Formlabs 3D打印机的可能性,目前其专有的材料总数超过25种。[详情]
Omar Badar得知他的朋友在COVID-19抗疫前线,利用3D打印技术帮助医护人员制作面罩时,就产生了一个创意。[详情]
航空发动机作为航天飞行器的核心部件,决定发动机关键性能的涡轮叶片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详情]
金属增材制造优化发动机设计[详情]
医疗3D打印软件公司Adaptiiv,出售180万美元的股权
2020年4月3日,南极熊从外媒获悉,总部位于加拿大的Adaptiiv Medical Technologies公司已确认出售其股票中的180万美元。Adaptiiv预计此次发行将持续不到一年。[详情]
3D打印技术突出的实体成型优势,正被多方看好[详情]
大脑是我们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就像豆腐一样软。另一方面,大脑植入物通常是由金属和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久而久之会导致炎症和留下疤痕。[详情]
2020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此外,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详情]
挤出式生物3D打印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制造过程的直接控制,这限制了打印结构的准确性和设计复杂性。缺乏过程的直接控制会导致许多缺陷,从而影响所制造结构的外观和功能。[详情]
2020年3月27日,南极熊注意到学术杂志《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华中科技大学史玉生教授团队的文章,论文题目为“A Material Combination Concept to Realize 4D Printed Products with Newly Emerging Property/Functionality”,文章提出了一种材料组合概念,来构造属性/功能可控地的4D打印物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