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2阿里云国际云峰会在泰国普吉岛召开。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获得高速增长,三年增长超10倍,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出海已成为阿里云重要增长方向之一。未来三年,阿里云计划投入70亿元用于国际化生态建设,并设立六大海外服务中心,持续优化海外服务和交付体验。[详情]
“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业界对于RISC-V的定位和期许,开源带来的开放生态、灵活性和高度可定制性,让RISC-V成为搭建计算生态的一种新思路。但是,长期在AIoT等生态依赖性低的领域发展,也限制了RISC-V在高性能领域处理器的渗透,其掣肘之一就是软件生态的厚度难以支撑高性能处理器的要求。[详情]
8月23日,RISC-V软硬件生态企业赛昉科技2022新品发布会在线举行。赛昉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滔发布两款新产品,分别为RISC-V多媒体处理器昉·惊鸿7110(JH7110)和可量产RISC-V单板计算机——昉·星光 2(VisionFive 2)。[详情]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以下简称“短报文芯片”)研制完成,能够在大众智能手机中实现卫星通信能力。[详情]
在阿里云宣布跨越千亿云营收大关后,许多业内人士都在默默关注这家云计算大厂的下一步走向,7月13日举行的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向外界透露出了一些重要信号。[详情]
近日,长电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可以实现4nm手机芯片封装,以及CPU、GPU和射频芯片的集成封装,在先进封装技术方面再度实现突破。[详情]
激光雷达芯片是我国未来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的典型产品,也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中的必备产品。《中国电子报》记者7月2日在扬州群发换热器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固态OPA 2D/3D激光雷达芯片研制成果国际发布会上获悉,扬州群发已掌握了全固态OPA 2D/3D激光雷达的全新专利技术,并经过多轮迭代的流片工作,目前扬州群发OPA 2D芯片的试制也已全部完成,,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OPA 3D激光雷达芯片的研发也在同步进行中。[详情]
今年的阿里云峰会又释放出了一个重磅炸弹。6月13日,阿里云正式对外发布自主研发的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官方消息称,CIPU将向下对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快速云化并进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飞天云操作系统,管控阿里云全球上百万台服务器。多位专家认为,CIPU的登场将彻底颠覆传统以中央处理器(CPU)为核心的计算架构,成为定义下一代云的关键。[详情]
近年来,国际各大碳化硅生产厂商加速8英寸晶圆的开发量产进程。碳化硅龙头WolfSpeed启用并开始试产旗下一座8英寸新厂,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有显著营收。[详情]
以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类应用的发展,驱动算力需求不断攀升,但目前单一计算类型和架构的处理器已经无法处理更复杂、更多样的数据。如何在增强数据中心算力和性能的同时,具备应对多类型任务的处理能力,成为全球性的技术难题。在计算领域龙头芯片企业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异构计算成为公认的算力突破“抓手”。[详情]
5月10日晚,英特尔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英特尔On产业创新峰会。在此次峰会上,英特尔公布了在芯片、软件和服务方面的多项进展。在此次峰会中,英特尔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Sapphire Rapids的现身,代表着英特尔在其重返产业巅峰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此外,代号为 Arctic Sound-M(ATS-M)的英特尔数据中心GPU也在峰会上现身,同时也首次对一项名为Project Endgame的云服务技术进行了概念演示。[详情]
半导体制造是俄罗斯新半导体计划的发展重点之一。据悉,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俄罗斯计划投入4200亿卢布(约合50亿美元)来研发半导体制造技术。根据计划,俄罗斯的短期目标是在2022年底前,通过提高其90nm芯片制造技术来增加本土芯片产能;长期目标则是在2030年之前,具备生产制造28nm芯片的能力。这是台积电在2011年就已经具备的能力。[详情]
4月1日,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首个激光电视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据悉,针对目前市场上激光电视鱼龙混杂的情况,该标准将进行有效规范,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更对指导行业发展、消费者购买和处理消费纠纷等提供了标准支持。[详情]
随着后摩尔时代的来临,原先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只属于“配角”的封测领域,摇身一变成为了实现半导体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之一,甚至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芯片成品制造”环节,如今支撑着整个集成电路继续向前快速发展。未来封测企业还将有哪些机遇?中国的封测产业将如何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长电科技CEO郑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