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了解德国工业4.0进展情况,前不久我们赴德国、奥地利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德国博世集团中央研究院及其位于德奥两国的多个重要工厂、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机构,重点与一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了深度交流,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详情]

新经济也在登上历史舞台,我们所里面研究的是7+X的新经济,比如说工业4.0,第六产业,原材料革命,生命经济革命,体验经济革命,物联网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下一波的泡沫可能是新经济。[详情]

服务型制造主要是指制造企业向用户提供种类更丰富、复杂程度和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详情]

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举办的“借鉴工业4.0推动中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家电产业龙头企业及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详情]

解读《中国制造2025》之背景:为什么说工业4.0就是“人才革命
制造业升级再获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近期发布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提出的目标很激动人心,然而走进工业4.0,我们最缺的是人。[详情]

单说EPLAN,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起青岛软控、说起西门子电器,可谓是知之者甚多,而这两家企业在应用软件等方面,均与EPLAN公司存在合作关系。[详情]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企业运营支持中心负责人杜伟认为,工业4.0是整个工业领域的第四次重大变革,将整合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和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重大创新,对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详情]

未来工业依托于未来工厂计划。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和服务之间的隔膜消失,除了要致力于生产工具现代化,还要帮助企业转变经营模式、组织模式、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详情]

曾几何时,“东莞塞车、世界缺货”被人用来形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现如今“前后夹击”却变成了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被通缩阴影笼罩的转型之路上,中国民间制造业是否还有勇气继续走下去?[详情]

达沃斯论坛在2016年初就提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年度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物理信息融合”,当前,全球正处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开始融合的初期阶段。[详情]

工业4.0带给信息产业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新的市场、模式、生态的发展创新,对于传统IT产业的芯片和软件来说是巨大机会。工业4.0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要求,必将通过芯片和软件实现,而这两个领域国际上的应用早已成熟,行业垄断壁垒很坚固,而工业4.0却让在工业制造领域发展芯片和软件能力迎来重大机遇。[详情]

日前公布的《惠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及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供给侧方案)提出,在2016年到2018年的3年内推动6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详情]

在德国“工业4.0”的概念提出之后,时隔两年,工作组发布《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宣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详情]

囿于成本上涨和人力紧缺,智能装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风靡全球。东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发展主要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来支撑。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伴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东莞“机器换人”的进程正在加快速度。[详情]

工业4.0来了,有人预计,它能10年内淘汰所有传统产业,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革命。而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德国,率先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那么,这一轮浪潮中的中国制造,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