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域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ZDNS)宣布推出首款搭载国产龙芯CPU的域名服务器,并同步发布了国产域名管理软件“红枫系统”2.0版。[详情]
今年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了Fuchsia系统的诸多想法,如今谷歌正式推出了Fuchsia OS开发者网站Fuchsia.dev。网站上提供了大量关于Fuchsia的官方文档,来帮助开发者了解Fuchsia OS系统。虽然安卓系统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但面对坚固的iOS系统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如今谷歌上线新操纵系统,将有助于谷歌占领更高的市场份额,并为未来布局。[详情]
Melexis 为面向汽车应用的第三代 Triaxis? 霍尔位置传感器增添 PSI5 输出选项
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 宣布推出 Triaxis? 旋转和线性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系列的新成员MLX90373,这也是首款支持 PSI5 接口的Triaxis? 角度传感器。[详情]
东芝电子亮相PCIM Asia 2019,展示电力能源方面先进技术
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芝”)宣布,将参加2019年6月26日至28日于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PCIM Asia 2019)。本次展会上东芝将继续秉持“芯科技,智社会,创未来”的理念,向现场观众展示其面向电力能源方面提供的先进技术、产品与方案。[详情]
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宣布,其作为小型化尖端光继电器领域的业界领先企业,现推出了光继电器新家族(共五款),均采用业界最小型[1]封装S-VSONR4(2.0mm×1.45mm)。[详情]
Vishay宣布,推出新款WSBS8518...34和WSBS8518...35 Power Metal Strip?电池分流器,采用固体金属镍铬合金电阻层,接头采用校准槽和“升压”设计,改进TCR性能(低至± 10 ppm/°C),提高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精度。[详情]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于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办。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行业综合性展会,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成为外界了解中国ICT产业的窗口和风向标。[详情]
打造车载数字媒体空间,在车辆性能、体验度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以视频、音频为基础的车载数字媒体,能够担任人车互动、信息输出、娱乐空间构造的角色,通过多重性能在其中发力。华北工控基于NXP i.MX 8X处理器的嵌入式工业主板方案,能够助力全流程。[详情]
作为向“自动驾驶”过度的发展阶段,辅助驾驶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升级中,核心模块的处理能力、智能化程度都实现了进阶发展。实现智能化升级,数据处理能力优化是第一步,“边缘计算”便提供了这样的技术支持。 [详情]
瑞萨电子基于RZ/G Linux平台的安全解决方案将于2019年底上市 支持IEC 62443国际标准,保护工业控制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2019 年 3 月 26 日,日本东京讯 -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今日宣布,将于2019年12月底推出基于RZ/G Linux平台、支持IEC62443-4-2国际安全标准认证的安全解决方案,保护工业控制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并有效缩短用户所需的认证时间。[详情]
近日,三菱电机公布了一项新的技术成果——传感器安全技术。研发人员通过嵌入一种新的算法,其传感器融合算法可将多个传感器结合在一起,测量无人机、车载设备等多个传感器设备的数据是否一致,以此来判断是否有被黑客攻击,为汽车安全提供保障。[详情]
VIAVI针对中国移动SPN推出升级版测试解决方案,为5G商用进程保驾护航
2019年3月18日–近日,VIAVI Solutions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VIAV)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举行的5G SPN新功能交流与发布会在上海圆满举行。双方针对中国移动5G SPN(切片分组网络)技术中OAM定制化功能的重大进展及相应测试标准更新等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详情]
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团队,研发出具备较好地形适应能力的新的大光斑激光雷达波形指数。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详情]
Teledyne e2v推出应用于低成本机器视觉的全高清CMOS成像传感器
Teledyne Technologies (NYSE: TDY)旗下的成像解决方案全球创新企业技术公司──Teledyne e2v宣布推出新款200万像素规格传感器,扩充 Emerald成像传感器产品系列。Emerald 2M是一款新型CMOS成像传感器,经设计用于需要以全高清像素规格无失真地捕捉运动物体成像的成本敏感型应用领域。这款传感器针对机器视觉应用进行了优化,而且包含5°主光角补偿。[详情]
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陈文博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在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基于量子效应的高性能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为当前计算机芯片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一个全新思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