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德国汽车业在电动汽车领域似乎越来越跟不上潮流,电动汽车也成为德国称霸全球汽车市场的软肋。特斯拉刮起的全球电动新能源汽车风暴,这股来自美国的新趋势,也足以引起德国的重视。[详情]
蓝天白云是城市难得的风景线,“兰州蓝”承载着民生梦想。新能源车进入百姓家庭是大势所趋,兰州可以从公交车引进新能源车开始,斩断“黑尾巴”,也可对新能源车推出财政补贴鼓励市民购买。但新能源车价格高、充电难、维修难等瓶颈难以突破,自然会极大的影响车主的购买热情。[详情]
日前,中车株机公司成功中标广州市地下铁道有限公司共23台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此次中标的项目是广州地铁新线(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八号线北延段、四号线南延段、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一期及知识城支线、二十一号线)联合进行的批量化电力蓄电池工程车采购项目。 [详情]
持续困扰东北及华北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再度成为共识。记者获悉,北京市政府正在探讨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今年1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号牌仍将直接派发,明年是否还有数量限制仍在讨论中。[详情]
汽车节能减排是当前的主流,车企投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响应国家号召。11月29日,广州车展落幕。往年的车展带着几分汽车企业齐聚的“年终庆功宴”氛围,相比之下,今年众多汽车企业明显低调了许多。[详情]
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步伐,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详情]
新能源汽车推广遇到的的问题有很多,地方保护成为了一些车企发展的噩梦。2015年是本轮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收官之年,也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原定50万辆目标的截止年。岁末将至,各地也在加紧目标冲刺,业内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30万辆,50万辆目标依旧难以实现。[详情]
新能源发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众多问题,新电改能否解决弃光弃风呢?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6大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其中《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保证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以计划手段为主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并促进节能减排。[详情]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未来十余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后来者,中国核电产业大有迎头赶上之势,这让原来的领跑者三菱重工慌了。[详情]
在常州,一企业实现年节约电量约4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4万余吨;在连云港离陆地12海里的开山岛上,“黄海夫妻哨”、守岛29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用上了电饭煲、电视和空调;在苏州,居民家中安装了一种新仪器后,小学生都可以通过红、黄、绿三色指示灯知道家中用电是否出了问题[详情]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1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大约70名中国与欧洲专家就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展开深入交流。不少专家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很有意义且可以实现。[详情]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利用新方法制造出太赫兹频率下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这一突破或将带来可用于太空探索、军事和执法等领域的新型强大激光器。[详情]
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产业将有力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很多关键产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详情]
制造半导体时,研究人员能够在每平方厘米填充数以百万计的微小硅柱。这些硅柱可以使太阳能光转换成电能。半导体单元是由两种类型的硅组成:一种是与硼结合,一种是与磷。两类硅之间的契合点,称为PN结,可以促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高,同时也使正负电荷分离。[详情]
“风电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中国也成为风电投资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努力,让世界获得了从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日前举行的2015第七届世界非并网风电与能源大会上,世界风能学会主席麦加德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