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是在低碳基础上推进的工业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道路,要以科技创新为先、资源高效利用为要、可持续发展为基,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详情]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新能源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和智慧双碳大数据“三大中心”,能源产业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建成国内首个省级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详情]
1月20日上午,合肥市首批氢能公交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长丰县下塘镇皖能综合能源港举行,全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开通运营。[详情]
1月19日,今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人大代表,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书平建议,武汉可通过打造双碳示范城市,促进产业升级,擦亮城市品牌。[详情]
5项满分!格创东智能碳管理平台入选《中国能碳管理平台技术评估,2023》
近日,为帮助更多企业选型能碳管理供应商提供参考,IDC发布了《中国能碳管理平台技术评估,2023》报告。报告依据评估模型对遴选的领先供应商进行了评估。凭借突出的创新技术能力,格创东智能碳管理平台入选报告,并在能源管理诊断咨询、能效精细管理、用能监控预警、平台便捷易用、半导体行业场景5个维度中获得满分,在碳管理、公辅/暖通设备智控节能、生产过程智能节能、能源数采、锂电新能源行业场景等维度获得高分。[详情]
日前,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纳入粤港合作省级重点科研平台。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江门抢抓机遇加快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努力创建省实验室,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建设,锻造“双碳”领域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详情]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这两个“国字头”品牌的加持下,多家“双碳”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和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南平。[详情]
“双碳”目标提出3年来,我国加快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序开展了“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使“双碳”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详情]
复星集团及成员企业积极推动节能减碳,矢志成为业界的减碳先锋。集团位于三亚的亚特兰蒂斯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最高级别—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与运营三星级认证、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金级建筑设计和建设认证、“EarthCheck”银质认证及其他全球旅游业界领先的环境认证和诸多荣誉。[详情]
瞄准“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转型 信阳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市名单
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信阳市作为河南省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成功入选。[详情]
实现“双碳”目标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深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蓝皮书认为,“双碳”目标的实质是低碳转型,回首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和路径,不难发现,走的正是这条路。[详情]
调研的对象包括64位国内专家和25位国外专家,专业领域以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除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外,调研还纳入了政府、国有骨干企业、能源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单位的从业者。CREA为总部位于芬兰的研究机构,ISETS是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详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表示:“大兴是北京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正在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详情]
面对行业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深谋远虑方能“储”变不惊。对市场拥有深刻洞察和理解的麦田能源,在光储一体化方面早有布局,依靠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持续的创新突破,为市场带来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光储产品。[详情]
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实现“双碳”的关键力量。“构建智能高效的新能源系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表示,要坚实电力电子器件基础,加强高集成度与高精度智能传感器研发,构建一体化储能的技术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高效深度融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