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未来中国“双碳”支持政策体系将更完善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继续聚焦“双碳”主题,邀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大学、央企和业内知名专家,立足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围绕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完善“双碳”政策体系、加强“双碳”国际合作等内容提出建议,为业内人士和研究人员把握“双碳”领域发展动态提供参考。[详情]
“行动计划”明确了2023年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目标: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家要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力争稳中向好;同步分解各区年度指标重点任务计划。[详情]
3月1日,科技部在京组织召开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成员,科技部相关司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同志等60余人参加会议。[详情]
ABB电气中国总裁赵永占表示:"作为本年度ABB电气的重头戏之一,我们隆重发布《ABB电气碳中和白皮书》2.0之行业解决方案篇,在之前1.0版本路径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绿色数据中心、电网、石化、智慧建筑、零碳园区五大低碳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锚定清洁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和优化、电气化率提升三大方向,并通过ABB与众多中国企业的共创案例,为稳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开创性、高质量的解决之道。"[详情]
广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日前,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市实施意见》)。《市实施意见》充分对标对表《中央意见》和《省实施意见》,将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统领作用,为高质量推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了顶层制度设计。[详情]
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要求,《报告》突出四大亮点: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彰显企业责任;二是对标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框架,提升气候信息披露规范化水平;三是绘制“联想+供应商+客户+员工+生态”的全面净零行动路线;四是以创新科技和数智化赋能碳中和的联想低碳实践。[详情]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如何持续推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教育交流与合作所肩负的责任不可忽视。[详情]
从全球减排的角度出发,优先减少引起排放量最多的化石燃料有一定道理,但公平性问题也应运而生。因为这一举措意味着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沉重负担直接落在了大量用煤发电的大型发展中国家身上。[详情]
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机电、储能等产业,助力清水塘片区产业转型。[详情]
霍尼韦尔近日在上海宣布成立"霍尼韦尔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并举行启动仪式。作为霍尼韦尔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该研究院将专注于推动建筑领域成熟的低碳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满足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需求。[详情]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11件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各类涉碳纠纷案件。[详情]
冲刺碳中和,科技创新挑大梁。近日,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详情]
碳中和也意味着我们将实现能源独立,国内自产的原油、天然气将能满足化工原料之需要,进口油气将大为减少,所谓的“马六甲困境”将不再是一个实质性威胁。能源独立从某种程度上还会为粮食安全提供助力。[详情]
自我国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双碳目标以后,全社会都在积极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及其政策。然而,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新兴的概念,其定义、内涵、边界尚未完全清晰。本文试图就相关概念进行简单梳理,以利于更清晰认识相关问题。[详情]
碳制度和碳技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开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的概念应运而生。那么各国为了实现碳中和都制定了哪些制度和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详情]